查看原文
其他

小县城里的法官、检察官,幸福感最强!

来源:异乡客Outsiders

公务员作为一种职业,有其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,国家社会管理永远也离不开。

公务员也就必然成为一部分人一生的职业,成为这部分人的人生。是职业、是人生,就会有酸甜苦辣,五味杂陈。小县城的公务员更是如此。

一、中国最庞大的公务员群众在哪里?答案两个字:县城!

县城一头连着乡镇村,一头连着市城、省城。县城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这个庞然大物的神经末梢。

乡下人到县上办事,称为“进城”;县城人到乡下办事,称为“下乡”。但是在省城和市城人眼里,所谓县城,仍是乡下。

当然,有人称,县城是加强版、升级版的乡村,也是压缩版、删减版的城市。

一县虽小,五脏俱全,除了国防和外交,一个国家的所有职能,它几乎都具备。

而在县城,如果你能进入法院检察官工作,那在县城来说,你绝对是亲友眼中的天之骄子。在县城这些大小机关中,也属于强势部门。

对于四五线城市的县城而言,这里的法官检察官是很少有人会辞职去打拼的,因为,他们已经习惯了办很少的案件,挣高出其他公务员50%的工资;他们已经习惯了安逸,也远离的大城市的喧嚣和浮躁。他们的工作,以及工作带给他们的工资待遇和荣誉感,已经足以让他们乐在其中。

二、小家和老家:两头兼顾,一肩挑起

县委书记和县长统率下的县城公务员大军,按来源分,有军人转业、大中专毕业分配、教师等技术人员改行、城镇户口招干或转干等。

直到近年来按《公务员法》实行的“逢进必考”,基本上斩断了几十年来“龙生龙、凤生凤、老鼠的儿子打地洞”的公职世家的路子。

按出身划分,县城公务员中,官二代占小部分比例,他们的父母原本就在县城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,有父辈多年经营搭建的人脉,他们的职场上升空间相对较大,生活比较优越,幸福指数较高。

第二个群体是富二代,父辈经商办企业,家里不指他赚什么钱养老,就是希望他职业稳定体面,给门楣增光。富二代的政治条件虽不如官二代,但是经济基础更好。

县城公务员中,占大头的是第三种人:普通家庭(平民或农民)二代。他们一般从小就很懂事,刻苦学习考上大中专院校分配或者考编,才成为县城公务员大军中的一员。

他们满载着父母和家族的期望,像一根根黄杨扁担,一头挑着县城里的小家,一头挑着几十里之外的乡下老家。

县城是一个陌生环境下的熟人社会。走进县城,许多人你不认识,但是许多人你又认识。如果你在县城生活,走在街上,会有不同熟悉度的朋友或认识的人给你打招呼,面带微笑同时乐此不疲;两个陌生人见面扯东扯西的聊天也能引出一系列亲戚的连带关系。你打交道的圈子和人重合几率非常高,所以名声和口碑非常重要,它几乎代表了你所有的信息。而每个人的身后,早已贴满了各种被别人定义的标签。县城里稍微有头有脸的人,就被会大众认知。于是,你活在县法院,经常有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或者三叔二舅的朋友的朋友找你办事,你本是法院的一个普通法官,但无奈你被贴上了法院人的标签,故而,面对这样的纠缠,你往往难以抵御。你若冒险接受请托为亲友办事,则无疑给自己装上了一颗定时炸弹。你若置之不理,则你父母在村里的面子将无处安放,你在村里的名声将臭不可闻,你将永远背上“没本事”“不会来事”“不近人情”等一系列的符号。


但在现实面前,他们又有很强的无力感,很矛盾:事业上,上升空间逼仄,工作上,压力大,基层的事,原本就多,还要层层加码,层层下压,许多法官检察官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,还要扶贫攻坚、招商引资等。

除了小家,他们还承载着大家庭的厚望、乡亲们的请托。县城是人情社会,信奉“有人好办事”,哪怕是按程序可以合法办事,也要找个熟人“打个招呼”,否则总感觉不踏实、不放心。

县城法官检察官往往陷入亲友们的羡慕里而不能自拔,哪怕自己在单位里很苦逼。


三、一个家庭和村庄的荣耀

在县城,公务员,尤其是出身农村的公务员,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村庄的荣耀。家人或乡亲与人聊天时,往往很自豪地说:我家或我们村某某在县城哪哪当官,“风光得很哪”,他们的职务也往往被自豪的乡亲们擅自提了几级。

可乡亲们往往并不知道:有些事情,是要用人情交换的,或者是要依法依规办理的,有人情有面子也不行。所以县城公务员费尽周折,请托的很多事依然还是办不了。有位教育局局长,每到中考成绩揭晓学生升学的那十来天,就关掉手机玩失踪,因为“请托的压力太大”。

人情社会人情难处,县城里的“公家人”生活品质不高。不像大城市里,人际关系清晰、简单。

即便如此,他们中依然很少有人肯辞职离开体制,很少有人愿换种活法。除了职业安全感,也是因为荣誉感。

荣誉感,也就是面子,是支撑县城公务员工作和生活的精神支柱。或者说,家族的荣誉、社会的尊崇,是公务员的一笔巨大的无形收入。

而作为法院的公务员,一旦进入员额法官检察官序列,其工资待遇直逼县长、副县长,在县城,绝对是独一档的存在,而年轻的男性法官检察官在县城找对象也是百里挑一,是婚姻市场中的香饽饽。

县城的法官检察官很迷恋这种感觉,哪怕人生再苦逼,在这里上班,那种感觉,就出来了。


奋斗和坚持:酸甜苦辣,自在人心

五、弱势和强势:不同脸面,显示差别

在老百姓看来,县城里的“公家人”是让人羡慕的,但他们可能并不清楚:县城各单位也是分三六九等的:党政机关优于事业单位,事业单位优于国企,烟草、电力、银行等国字头企业除外。

而党政机关内部又有强势部门和弱势部门之分。在不同的部门工作,政治待遇、发展空间和经济收入,相差很大。

管人的部门最强势,如:县委办、县政府办、组织部、纪监委、公检法。在这里工作,优越感最强。

其次是管钱的部门,如:发改委、财政局、税务局。

然后是管理“人头”多的部门,如:卫生局、教育局,在这些单位上班,虽然政治优越感差些,但是实权派。

最差的是群团部门,只务虚,如:文明办、县志办、对台办、妇联、文联、残联、档案局、科协……

务虚的这些部门,政治和经济上都不占优势,公务员们一般不青睐。但有一种情况例外:有实权的强势大领导,如果明智,一般倾向于让配偶去这类“清水衙门”工作,夫人在这里上上班,收入虽不高,但活儿不重,低调不干政,挺好。

不同部门的两名公务员同时走出县委大院,不用介绍,看脸上的表情和走路姿势,就能分辨出谁是组织部的,谁是档案局的。


六、仰视和俯视:平视自己,才最真实

县城公务员的跨单位流动性普遍不大,有点背景的公务员,在父辈的经营下,流动的机会稍多点,或者能在更高的平台上获得重用。更多的公务员,可能一辈子就待在一个单位,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工作二三十年,退休前调个非领导职务的副主任科员或者主任科员,就是功德圆满。

但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甘蔗没有两头甜:反腐败高压态势下,强势部门同时也成了高危部门:常在河边走,哪能不湿鞋?既然湿了鞋,何不洗洗脚?既然洗了脚,干脆洗个澡。风险太大,而任务又比以前重,问责比以前严。

国土、规划、交通、住建这些重要部门,以前是大家抢着谋个位子,但现在,组织部把全县合乎条件的人选扒拉个遍,也很难谋到合适的人。高风险部门的一把手们更愿意到县人大、政协谋个闲职,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,工资一样,工作压力那可是轻多了。

但事情总归得有人干。

拆迁、扶贫、治污、招商,民生、城市建设……样样硬指标,样样要考核,基层公务员,没有退路。

日复一日,他们在县里做着公务员,既体面、又苦闷,既辛苦、又迷茫,抬头自卑、低头自得,依然像一根根黄杨扁担,一头连着过去,一头接着未来,一头担着小家,一头挑着这个国家的最后一公里。

县城里的公务员,我的兄弟姐妹,我想说:无论人生走到哪一层台阶,台下有人在仰望你,阶上也有人在俯视你。可能平视,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。

四五线小县城的法官检察官,一年办几十件案子,其实,挺好的。

(作者:操风琴,出生于安徽安庆,军人后代,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,现供职新华社,曾任新华社驻中东记者)



往期回顾

法律人那些事法律控的自媒体关注 “阅读原文”进入法律人书城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